
【个人简介】
滕迎弟,汉族,中共党员。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生物与医药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。曾获校优秀毕业生、优秀学生干部、三好学生等荣誉;以第一作者在食品科学领域发表论文2篇,参与4 篇SCI 中科院一、二区期刊文章撰写及数据处理工作。
【个人事迹】
在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,滕迎弟从初入校园时羞涩到不敢在课堂上大声发言,到如今能自信地在组会上侃侃而谈,这位食品生物与医药专业的研究生,用三年时光,在科研的沃土与生活的赛场,走出了一条追光而遇、沐光而行的成长之路。刚读研时,滕迎弟是个典型的“实验室小透明”。第一次组会汇报,她攥着写满字的稿子,脸涨得通红,声音小得像蚊子叫,眼神一个劲儿往桌下瞟,好不容易说完,手心全是汗。导师找她谈话,她低着头,半天憋出一句:“我……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好,怕说错。”可她心里又憋着股劲,“别人能做好的,我也能!” 为了克服胆怯,滕迎弟逼着自己“走出去”。她报名参加学院的学术交流沙龙,每次都坐在第一排,认真学习记录。回去后,她把别人的提问和老师的解答都整理下来,反复琢磨。她还主动申请帮老师整理实验数据,跟着师姐进实验室,从洗试管、配试剂这些基础活干起。有回做发酵取样实验,她连续守了一天一夜,每隔两小时就去看一眼反应情况,困了就趴在旁边的桌子上眯会儿。师姐笑着说:“迎弟,你这股子韧劲,以后肯定能成。”这句话像颗种子,在她心里发了芽。 科研的路,从不是坦途。滕迎弟的研究方向是益生菌发酵功能,一开始,对该领域理论知识和研究进展不了解,于是努力啃文献,模仿学习文献中的写作思路和写作逻辑,成功发表了一篇综述。可她没停下脚步,又一头扎进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里,负责数据分析和挖掘。那些新知识新软件,一度让她犯了难。她就抱着专业书,一点点啃,遇到不懂的,就线上查阅资料,请教有经验的人。最终,她参与撰写的两篇论文,成功发表在SCI一、二区期刊上。 作为油脂与生物技术方向研究生联合党支部的骨干,滕迎弟牵头组建了线上“科研互助小组”,为需要帮助的师弟师妹每天在群里分享文献资源,每周定时开展实验方案云讨论。有同学在数据处理上遇到难题,她就通过屏幕共享,一步一步教,直到同学弄懂为止,前后帮3名同学解决了难题。她在党支部思想汇报里写道:“食品专业的使命,就是给每一份餐桌安全,都装上科技的‘安全阀’。” 如今,滕迎弟走在食品科研的赛道上,脚步愈发坚定。她正忙着优化功能性食品的配方工艺,盼着将来能让更多慢性病患者,吃上既安全又营养的定制食品。实验室的灯光下,她的身影与仪器的光影交织在一起,那些不断跳动的数据、一页页严谨的实验记录,都在无声诉说着,一个青年学子对专业的热爱,对社会的拳拳承诺。她追着光,也终将成为光,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。
【榜样说】
食品科研从不是实验室里的孤芳自赏,每一次实验、每一篇论文,都连着百姓的餐桌与健康。以热爱为基,以坚韧为翼,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让科技温暖烟火人间—— 这便是我追寻的青春答案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