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个人简介】
费丽越,汉族,中共党员。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生物与医药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。曾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兵团银奖、优秀科技小院等。围绕新疆特色果蔬精深加工开展研究,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科研论文5篇,其中SCI文章4篇,中文核刊1篇。参与科研项目3项。
【个人事迹】
在食品学院的求学生涯中,有两束光,照亮了费丽越前行的路:一束源于师长的指引与传承,让她看清了未来的轮廓;另一束则诞生于深夜面对挑战的坚守,让她触摸到自己内心的力量。
其一:传承中的觉醒
入学仅三周,研三师兄一句“有读博打算吗?”的寻常问候,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费丽越心中漾开层层涟漪。原本立志考公的她,第一次开始审视另一种人生的可能。在师兄的引荐下,她鼓起勇气敲开了一位青年老师办公室的门。那位老师并未给她空泛的鼓励,而是将读博的岁月、科研的艰辛与精神的淬炼,如画卷般在她面前徐徐展开。那次谈话,没有给出答案,却点燃了她思考的火种。
几天后,费丽越再次站在老师面前,说出了深思熟虑后的请求:“老师,我或许还不够坚定,但我想试一试。您能先锻炼我,再看我是否适合这条路吗?”这不是一个承诺,而是一份请战书。自此,从晦涩的文献到精密的实验,从实验室的井然有序到项目书的字斟句酌,费丽越的世界被团队老师们悉心注入的养分充盈。那些甘苦交织的日子,磨砺了她的意志,也塑造了她的品格。如今,已成为研三师姐的她,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那个为师弟师妹答疑解惑、传递温暖的人。她深深感恩那份最初的叩问与引领,它让费丽越懂得,卓越的学术之路,正是在这般“传、帮、带”的温暖灯火中,生生不息。
其二:暗夜里的成长
入学四个月不久,费丽越便迎来了第一次真正的考验——参与一场事关团队荣誉的项目申报攻坚战。在最后的深夜,上传系统的重任落在了她的肩上。原以为简单的“复制粘贴”,却因系统的频频崩溃、格式的严苛限制而变得步履维艰。
深夜11点半,截止的指针步步逼近,她却还有八个附件如同八座大山未能逾越。焦灼如野草般在心底蔓延,她能清晰地听见自己慌乱的心跳。“不要着急,费丽越。”——她在心里一遍遍默念,将这六个字化作稳住阵脚的咒语。在那个万籁俱寂、无人能助的深夜,她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,与流逝的时间赛跑。删除,重传,核对,再重传……当她在最后一刻点击“提交”,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。
那一刻的成长,甚至胜于一个项目的成功。它让费丽越刻骨铭心地领悟到:凡事预则立,预留冗余是对未来的负责;而真正的强大,是在泰山压顶时,依然能稳住呼吸,将纷乱的事务按部就班地逐一厘清。这份在压力下淬炼出的冷静与担当,已成为她科研道路上最坚实的底色。
【榜样说】
远方之所以能够抵达,并非因为步伐有多大,而是因为步伐从未停歇。它意味着将宏大的理想分解为每一次具体的“左脚”与“右脚”的轮换——是文献堆里的每日深耕,是实验失败后的再度校准,是思维困顿时的持续求索。只要保持这种“轮流向前”的节奏,让每一个“今天”都优于昨天,那么每一步都在构筑通往终点的路基。
